本文目录
莆田话的方言研究武林外传中各自说的是哪里的方言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补:莆仙方言有很多入声,保留很多古汉语的词汇及发音。受宋代白话影响比较大。)
莆仙话古香古色,莆仙话的一些词汇和发音如下(本人水平有限,请有能力的人补充!)改编:我是个纯正的莆田人,下面有不准的我会更改。
莆仙话是很有趣的,会把一个词倒过来念,其实也不奇怪,这些都是古白话,如下
公鸡——鸡(ke)公(kɒŋ);母鸡——鸡(ke)母(ou)(仙游:鸡母——keβo);客人——人(侬)(naŋ)客(kha)(仙游:nanŋau)等等
以下用国际音标标识
(声调1至7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食,意思是“吃”,读ɬia2。但是城里人的口语中会将其入声变成ɬiah2。另外莆田江口、山里以及秀屿区东部地区常常读成ɬie2。
吼,意思是“哭”,hau3,仙游发音为haũ3。
厝,房子之意,读 tsʰɔu4。(引申义有家的意思)。
箸,筷子之意,读ty5(莆田);仙游枫亭一带为:骹箸,读kʰɒ2 li3(仙游其余地方依然是“箸”,ty5)。
册,书籍之意,读ʦʰah6。
鼎,煮饭用的锅,读tie3(莆田),tiã3(仙游)。
铺,床铺之意,也可以是动词“铺设”,读pʰɔu1(莆仙一样)
也是兴化传统的里程单位,大约合今天的五公里(十里),读pʰɔu4,上述的去声。
㾏侬,坏人之意,读kai2 nang2(莆田),kai2 nan2(仙游)。
欢喜,高兴之意,读hua2 i3(莆田),huã i(仙游)
困,睡觉之意,城里人读kʰeng4。但是沿海有人读kʰong4。仙游是kʰuon4。
另外,午睡则是“歇昼”,读hø1lau4。小睡则是tʰing3。
齿,1)牙齿,读kʰi3(莆田)。而莆仙话当中“牙”不指牙齿;
2)喙齿,发音ʦʰui i3,仙游说“牙齿”为“喙齿”。
嘻,笑,读hi2,而“笑”字读tsʰieu4。
汝,第二人称,读ty3。
我,第一人称,读kuo3。早期可能是读kua3,但是三个人称的读音都出现了入声化。仙游以及忠门镇南部一些地方也说【亻贡】,读kŋ3。
伊,第三人称,读i3或者i1。
我辈,第一人称复数,读kuoh1 muei4。也有读kum1 muei4;
仙游说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为“kŋ3”。
汝辈,第二人称复数,读tyh1 muei4;
仙游说第二人称复数你们为“tyøn3”。
伊辈,第三人称复数,读ih1 muei4。也有说成oem1 muei4;
仙游说第三人称复数他们为“yøn3”。
索,绳子,仙游或者莆仙交界读ɬer5,而莆田大部分都读ɬo5。
洗,ɬe3。
面,脸之意,读ming4。而在正体字当中有加“麦”字旁的则是ming5,面食。
卵,nø5,仙游发音为nỹ5。但是周边许多地方也读ne5。
衫,ɬɒ1(ɬɒ̃1),衣服。
冲狂,tsʰeng2 korng2,tsʰyøn kɒn,生气。也有说成“生火(ɬa2 huei3)”,“受气”(ɬiu kʰi)。
天光,天亮,读tʰing1 kung1。
先生,教师、算命先生、医生都可以如此称呼,读ɬɛn2 na1。
学堂,学校,读hah2 torng2
食糜,吃饭,读ɬia2 ma2。此词和吃晚饭同音,但是吃晚饭写成“食暝”。
食饭,吃早饭,读ɬia4 muei5。
食昼,吃午饭,读ɬia1lau4。
去厝,回家,读kʰoeh1 lou4。仙游话中该词发音较大差异:kʰy ou3,亦或有人为kʰy lou3。
读书,读tʰah2 tsy1。但是南日岛说成tʰat2 tu1。仙游话则有说“读册”,读tʰat4 tsʰah6(有吗???)。
甚物,读ɬεŋ2 muei1,莆田人疑问“什么”,但是仙游话极少这样说,而且形式较多,有“huĩ1”、“huĩ4 nɒʔ6”、“huĩ4 nieu”(说明:单个字的什么“huĩ1”后面可以用于接续词,其余的双字的什么不能这样使用,“huĩ1”这里且写为“佪”,比如可以说“佪物乇”(什么东西),但是不能说“佪乇物乇”,“huĩ1”本字不明,但“nɒʔ6”写成乇)
这里列举一个句子:普通话:“我要去吃饭。”莆仙话:“我卜去食糜。(kuo3 pεh kih4ɬia2ma2)(表示去做某事的“去”发音不再是去原型的“khy”发音)
【勿+会】紧,不要紧,读pɛ2 ing3。
白紧/罢紧,不要紧,读“pa in”。
蜀,莆仙话的“一”,是种比较古老的表达方式,读ɬεh2。当然莆仙话当中也有“一”的使用,读“ih5”。
北京,pah1 king1。
莆田,pʰou2lɛng2或者pʰou2ɛng2。
福州,horh1 tsiu1。
开水,kʰai2 lui3。有时候也说“沸水”(pui1 lui3)、“滚水”(kung3 nui3)
草猴,螳螂,读tsʰau2 kau2。
目珠,也写成目睭,眼睛。读mah2 tsiu1。
【勿+使】,nai5,不必。
知,tsai1,知道。也有表达成”知晓(tsai2 hieu4或者tsai2 hiu4)、也有埭头平海镇读,tsai2 lou4“。
【勿+知】,nai1,未知。也表达成”毋知(ng2 nai1)”、“【勿+知】向(nai2 hieu4或者nai2 hiũ4)”。同上有读,nai1 lou4。
日头,太阳,读ti2 tau2或者lih2 tʰau2、li2 au2(仙游)
米,pi3。界外地区不产米,稻米缺乏,所以如果在三餐中有吃米饭会特别说成“食米(ɬia2 pi3)“。
阿公,称祖父和外祖父都可以,读a5 korng1。
阿妈,或写成”阿嬷“,称外祖母或祖母都可以,读a2 ma3。
神经病,ɬing2 nging2 ma5。
仙游,莆田人说ɬin2 niu2,仙游人说ɬɛn2 niu2或ɬɛn2 iu2。
(注:发音中的s在莆田话中发成ɬ。)在莆仙方言中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发音,在国际音标中是国际音标中的清齿龈边擦音ɬ。清齿龈边擦音是辅音的一种,在国际音标中表示该音的符号是ɬ,X-SAMPA符号则是K。
该音主要见于美洲原住民语言。威尔士语是欧洲诸语中有这个音的一种语言,并因此而知名。在威尔士语,这个音以“LL”这个字母来表示。在中国的苗语、壮语、临高语、黎语、粤语四邑方言和闽语莆仙语、海南话也有这个音。另在魔戒作者托尔金发明的精灵语辛达林与昆雅中也有出现,在两种语言中分别以lh和hl表示此音。
普通话中发s和sh的音在莆田话中念做ɬ。
清齿龈边擦音有如下特征:
发音方法是摩擦,表示要让气流通过位于发音部位的狭窄通道,发生湍流。
发音部位是齿龈,即以舌尖或者舌尖后的扁平面(舌叶)抵住上齿龈脊发音。
发声类型是清音,意味着发音时声带不颤动。
本辅音是口腔辅音(口音),表示发音时空气从只从口里流出。
本辅音是边辅音,气流从舌两侧流过,不从中部流过。
气流特点是从肺部直接流出,而不是从口腔或喉门流出。惯用语是一种结构比较稳定,比喻性较强的短语,莆田话中的惯用语主要有三字格和四字格两类,三字格的多含贬义,结构以述宾式为主,四字格的结构和含义略似成语。以下分别例举:
1.三字格的
如,食三戈,又作食三先[谓占小便宜]。
食大担{犹挑大梁]
落大铺[犹高枕无忧]
搭大船[吃大锅饭]
拗手骨[不给面子]
掺清水[犹泼冷水]
拍嘴花[有口无心]
无味道[无人理睬]
以上为述宾式,也有非述宾式的,如:
三月时[立场或主意不坚定如三月天气变幻无常]
鱼炒虾[喻混乱]
目光浅[小心眼]
肺花开[开心,心情好]
2.四字格的数量较多,如:
三岁两秋[年龄幼小]
厝边隔壁[左邻右舍]
孤面独相[性格孤僻]
大腔小气[言语大方,行动小气]
单丁孤姓[小户人家]
日曝雨沃[风吹雨打]
起早冥暗[早晚时侯]
张形做状[虚张声势]
拉红泄白[胡说八道]
困久梦长[夜长梦多]
嘴歪目蹑[狡猾神态]
撑戈舞手[手舞足蹈]
牛筋马力[力气很大]●有人救刘寿,没人救三娘
语出莆仙戏《华岳三娘》,此语比喻别人家有人去救(或帮助),却没有人来救(或帮助)自己。
●陈三磨镜
语出莆仙戏《陈三五娘》。陈三因爱慕五娘美色,便假扮磨镜匠到五娘府中磨镜,他故意把镜打破而赔不起,卖身为奴,这样可以天天见到五娘。此语类似“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即另有其他目的。
●益春留伞
语出莆仙戏《陈三五娘》中一段情节。益春为五娘的丫环,此语意为借物留人。
●伯喈一心挂双头
语出莆仙戏《蔡伯喈》。伯喈既思念旧人又爱恋新人,此语比喻某人对两方都怀有感情,依依不舍,挂念心头。此语也意同“一脚踩两船”。
●徐永年亲眼见过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高继祖》。徐永年是高继祖的老仆人,继祖一家被害,他都亲眼看见过。此言比喻某人对某件事发生的全过程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可作为证人。
●包龙图捉风
包龙图即包公、包拯,北宋大臣,任监察御史,知开封府时,为官廉洁,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传说一次往陈州放粮时,风吹掉了他的帽,便派差役去捉风,竟破了一个奇案。其实风是捉不住的,所以此言是比喻叫人去办的事(或找的人)是根本办不到(或找不到)的。
●封神榜,无人见
封神榜即古代小说《封神演义》,所描写人物能呼风唤雨,上天遁地,玄而又玄,但这些神奇人物谁也没有见过。此言讽喻某人所言乃无稽之谈,不可相信。
●海瑞衙门
海瑞是明朝清官,曾被捕入狱和革职闲居。万历十三年(1585年)再起,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和南京右佥都御史,惩治贪污,提倡勤俭,一生为官清廉,平反许多冤狱。他病死时家无长物,由同僚出资办丧。此言比喻某人正派,家徒四壁,也称为“清水衙门”。
●周坚替死,夏莲补缺
周坚与夏莲是莆仙戏传统剧目中的人物。此言比喻某人作了替罪羊,某人走了好运。
●程咬金三下斧。
程咬金,隋末从李密,任内军骠骑,密败,属王世充,后投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因功升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封宿国公,玄武门之变后,改封卢国公。古典小说《隋唐演义》写程咬金所用兵器为八卦宣花斧,虽然力气过人,但招数只有三板。此言讽喻某人本领只有二三下,无法持久战。
佟湘玉——陕西话
燕小六——天津话
白展堂和李大嘴——东北话
郭芙蓉和郭蔷薇——福建话
祝无双——普通话,有时也是上海话
吕秀才——普通话为主,也说英语,有部分上海话
抓盗圣的四川妹子——四川话
邢捕头——山东话
凌腾云——陕西话
扈十娘——南京话
王豆豆——上海话
赛貂禅和小米——河南话
金湘玉——普通话
辛普森——普通话为主,也说英语。
包大仁——云南版普通话
殷十三——普通话
佟石头——陕西话
123——狗语
佟伯达(湘玉父亲)——陕西话
杨惠兰,姬无命,姬无病,焦桐卫,展红绫,诸葛孔方,清风,邱小东,江小道,吴守义,慕容子——普通话
七舅姥爷——天津话
老白他娘(白三娘)——东北话。
马卓子——辽宁沈阳话
那个“淑淑淑芬芬芬”——河南话
韩娟——山东话
算命的白眉——青岛话
杜子俊——山东话。
慕容嫣(想抓老白的那个神笔记者)——四川版普通话
追风——广东话(不地道)
包大仁——云南马普
扩展资料曾经有人分析说《武林外传》人物说着不同的方言,是为了表达这个同福客栈就是一个小小的江湖,人们来着五湖四海。编剧宁财神和导演尚敬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来剧本要求大家都说普通话,但为了更贴近江湖的含义,就改用部门演员们说自己的方言。
1、《武林外传》的观众遍布各个年龄段,也分布在祖国各地,如果演员有说自己的方言的,会引起观众更大的关注度,想要把心思更多的花在和自己有共同之处的人物身上,很巧妙的吸引了读者。
2、古代人物的交流比较通畅。各地人混居普遍。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很难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从《徐霞客游记》等古书中都可以提现这一点。
《武林外传》中人物混居普遍,说明这个时代的人交流还是挺普遍的,但有点就是大家都是中原周围的人,这里没有大山的阻挡,交流起来方便一些,比如佟掌柜和乞丐小米。
3、文化差异方面,大家能够融洽的生活在一起,说明大家的价值观相差不大,不容易产生大的矛盾,这在古代社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假老练、安逸,巴实、冲壳壳、摆龙门阵、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练
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
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例句:《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只倒霉的猫儿的名字叫假老练哦(既《猫和老鼠》中的汤姆)。
2,安逸,巴实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薪水又高,会说”好安逸哦”,这里就表示羡慕的意思。
3,冲壳壳、摆龙门阵
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
冲壳子有点形象,你想,连壳子都冲破了,牛也吹破了
摆龙门阵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就是“摆”,门阵的本意是指古代战争中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
5,瓜娃子
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
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经有问题;二是此人不聪明,反应比较迟钝;三是此人是其最喜爱的人,瓜娃子是对他的爱称。
在四川话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词,相当于“傻”,“笨”。单字“瓜”也可以表示傻,读音为降调,陕西方言中和“瓜娃子”意思基本一致。
6,鬼扯火
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例句:A对B说:那个娃还有点扯火,居然给他的上司毛起了。
A对B说:那个人还厉害嘛,居然给他的上司发火。
“二扯火”的意思是:啥子都不懂的人
7,耙耳朵
“耙耳朵”的原型来源于成都一种加了“耳朵”的自行车,这是最早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还有少星此类车型。
演变到今天,“耙耳朵”已成了三轮车,但人们依旧亲切称此为“耙耳朵”。“耙”字应为火字旁的“火巴”,可惜打不出来!
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但如今的“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扩展资料:
四川话的起源: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
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