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肖排序 > 文章页面

火石红的简介(火石红底部瓷器图片)

看底足认识元青花,藏友们小心了,别把赝品当真品

今天给各位分享火石红的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火石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火石红的简介火石红的原因火石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第3页云:元、明以来胎体足部所呈现的火石红痕,时代越早便越浓重,到清代乾隆初期便渐行消失。第374页又说:火石红:胎体内含有矿物质,在不施釉的部位,受火自然泛出,或有意涂的酱泥,现今景德镇复制的元、明青花器,以新砂垫烧,或是入窑前新瓷胎的砂底受了潮,也会出现火石红现象。

瓷器上的 火石红 是怎样产生的 仅供参考

张福康先生在《中国古陶瓷的科学》第122页中云:元青花瓷器的器底露胎处常呈现出浅浅的橘红色,俗称火石红,俗称窑红。火石红是由胎中的铁质和可溶性盐类在干燥过程中在露胎的器底处富集,在烧窑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二次氧化便出现这种色调,现代景德镇仿制的元、明青花器,人为地在器底涂上一层含铁量较高的酱水,或以受潮的新砂垫烧,也会出现火石红。火石红及其成因本人曾将火石红作过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褐铁矿的色泽由浅黄至黑褐。

火石红的真正形成原因是由于元明清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胎是由瓷石或瓷石加高岭土而烧成的。瓷石和高岭土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铁,瓷石中的铁元素多数以铁的氧化物晶体的形式存在,而高岭土中的铁元素则是以胶体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于胎土之中。铁元素在1200℃以上的高温烧瓷过程中就会形成瓷铁矿晶体,出窑后磁铁矿晶体经过长期的氧化和分解就会形成褐铁矿,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火石红。实验矿物学的理论和我们实际所观察到的情况相吻合,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是:瓷器在出窑时是不会有火石红的,因为出窑时是磁铁矿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氧化成火石红的,我们所看到的古瓷上的火石红痕时由于磁铁矿长期氧化分解而生成的次生矿物,不是烧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我们所见到的火石红都是经过百年以上的时间氧化而成的。这与传统观念认为火石红是烧窑时降温阶段二次氧化而形成是不同的。

影响火石红的主要因素有:

1.出窑后氧化的时间长短对火石红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火石红就越浓重。

2.与胎土中的含铁量有关,含铁量越多的胎土火石红就越浓重。

3.瓷器烧造的温度和气氛对火石红有影响。

4.与胎釉的细密、粗松程度有关。越是胎釉粗松的,火石红就越浓重。

5.与后天的使用情况有关系。传统火石红观念需要商榷之处传统观念认为火石红石出窑之前在降温阶段被二次氧化而成的。这种观点首先与实验矿物学的现有理论相冲突,在高温条件下铁元素是不可能生成褐铁矿,只能生成磁铁矿,而磁铁矿是黑色的,这与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磁铁矿在出窑前降温阶段是不会被二次氧化成火石红的,原因是时间太短。真正的肉眼能看得见的火石红至少需要百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生成。而事实也证明景德镇仿制的元明清青花瓷器上的火石红不是在烧瓷过程中自然二次氧化而成的,而是有意涂抹上去的。如果火石红能够烧出来,景德镇的仿古高手就不必为仿不出火石红而苦恼了。

传统观念认为火石红时代越早就越浓重,到乾隆初期便渐行消失。而大量的实物证实,时代晚的火石红也可能比时代早的火石红浓重,乾隆之后直到清晚期的古瓷有些也有明显的火石红痕。

传统观念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偏差,是因为对火石红的真正成因和影响火石红生成的诸多因素没有科学全面地分析。火石红是鉴别古瓷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样可以作为古瓷断代的重要参考因素。但不能仅凭火石红断代,那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我们从整个瓷器的烧造过程来分析。瓷器在烧造前,选料主要是高龄土(明青主要烧瓷原料),高龄土中含有大量的铁矿物质。

高龄土的化学组成是SiO260%, Al2O3 15%,Fe2O3 0.2%,CaO 0.2%, MgO 0.4%, TiO20.1%,烧矢量2。70.(烧矢量指的是水还有碳)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他的温度一般都要到达1200度以上。陶瓷工艺学上讲的,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一般需要三个阶段,低温阶段,高温阶段(保持温度阶段一般需要一天)下来就是自然冷却阶段。

在低温阶段瓷器一般就是在800以下。此时高龄土中的大量水分(各种矿物质中结合的水分开始挥发,分解。此时那些铁元素是以Fe2O3的形式存在,此时铁元素在氧化环境中为三价铁元素。就和自然界中生锈的铁一样是红色或褐红色的。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红陶,还有砖的烧造,烧出来是红色的。

接下来是800度-1200度以上,此时整个窑内都开始形成一个还原反应的环境,此时大量的水还有碳元素开始挥发出来。铁元素也开始从三价变成二价,从而形成Fe3O4(磁铁矿),而磁铁矿是黑色或黑褐色的,不是红色。

有人会问,瓷器在冷却过程中还会经历800度以下的氧化环境,那么他还会变成Fe2O3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例如青砖,还有那些青瓦等等,因为物质在形成以后必须得到或者释放适当的能量他才可以再次发生反应,而降温的过程根本就不具备足够的释放能量的的条件和可能性,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再次发生还原反映。

所以烧制完成的瓷器根本就没有什么火石红,现在烧制的瓷器就没有火石红,实际上现在和过去使用的瓷土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古代瓷器上的火石红到底又是从那里来的呢。

首先要说瓷器在烧制过程中,整个瓷器就好比一个被烧的流淌的岩浆(不过没有到那么夸张的程度)铁元素会因为重力关系发生流动,底部的铁元素比上部会适当的多一些,既在底部有一定的蓄积。

瓷器烧制完成之后,显露于表面的胎内的铁会在自然环境中和氧分子发生反映,就如同铁的生锈,生成Fe2O3,另外结合进去一个水分子。自然也就会形成红色或橘红色的火石红。

而这个火石红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因为胎里的铁分子含量实在是太微小了。

那么有人会问,瓷器的火石红为什么会主要存在于胎釉的结合处呢,主要有以下点:

1、首先人们使用过程中表面生成的一些化合物会被不经意的磨损掉。

2、那些胎釉结合处因为存在一个小的夹角,所以水分很容易凝集,从而更有利于铁的氧化,从而生成火石红,因为胎里的铁含量很低所以氧化的过程自然也是非常缓慢的。我们发现铁在生锈时也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四周蔓延的,瓷器也类似相同从而形成那些如同扩散的状态。相对来讲大的面上更容易挥发。

还有就是那些在瓷器底子上的铁点还有釉上的铁点同样也会在四周形成火石红。

我们已经知道火石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了,那么现在造假到底又是怎样作的呢。

首先他们用高温的火喷枪在瓷器的底子上烧,这样可以形成红色的Fe2O3。但这样烧出来的瓷器底部实在是没有任何的规律可寻。而且烧出来的“火石红”没有一点自然形成的红石红那种柔和的光泽和质感。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是告诉大家火石红到底是什么怎样形成的,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分析大量的观察火石红的特征,这样才可以比较准确的判定真假火石红。

大家往往能看到明代青代瓷器的胎看起来都很柔和,泛着淡淡的肉红色,不是苍白或是泛灰色,这也就是瓷器在自然环境铁元素漫漫被氧化的表现。

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对照图片实例结合理论分析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真的火石红。

一、火石红究竟有哪些颜色

1、鲜艳的红色

这里大家主要观察它的红色或火石红表面的润泽度,有一种很多小的红色颗粒放在一起的感觉,都是一块一块的。

这件更明显一些,在胎釉结合处的红色或火石红上有一层仿佛似水的薄膜。

但不是所有火石红上一定会产生这样很柔和的薄膜的感觉,这与胎的粗细,还有烧制后的的瓷化程度有关。

这件仔细看就不是有上面那种感觉。不过大家明显可以感觉到整个胎上的火石红有很多红色颗粒凝聚在一起的感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鉴定元青花的几个土方法,必看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