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什么事周易它的由来是算命是如何起源的算命,起源于哪个朝代呢!《周易》由来:饱含骨肉情仇
河南汤阴县复建的羑里城,雕塑人物为周文王
3000年前一部堪称中华文化起源的著作如今屡成算吉凶、取名字的工具书———
现在说起《易经》,老百姓们大多想到的是什么?太极图、算命、八卦……
这些,像一件件现代流行服装,层层套在《易经》身上。而这部被称作中华文化起源的3000年神秘古书,究竟是怎么写出来的?它里面究竟又说了些什么?
《易经》活用成了“风水”代名词
河南周易博物馆一位专家说,《易经》内涵的一部分是卜筮,用老百姓的话就叫算命、占卦。但《易经》思考的是宇宙和人生,是天、地、人三者的统一,而老百姓关注的就是个人,是一己的生老病死、福祸吉凶。
因此,《易经》里的“宝贝”在现代有了“百姓市场”。这里有:
风水———
根据每人的出身年份而形成的卦象,再将这些卦按照九宫八卦方位测出位置,用于室外环境及住宅方位规划,室内的卧室、厨房、客厅、厕所等合理位置的分布,以产生对命主好的影响。这不仅在个人住宅里应用,还是地产界置地开发的“指南针”,还产生了无数“风水班”,广招天下人学用《易经》看风水。
取名字———
以名正言顺为理由,人、公司、组织都想要个好名字。于是通过计算名字的笔画,或者金、木、水、火、土五行,或发音暗含的五行,来“算”出好名字。由此诞生出众多的“婴儿取名专业机构”、“企业命名专业机构”等取名公司。
算命———
也就是算“八字”。某人恰好在某时段出生,这个时段就是此人的“八字”;根据八个字的五行生克制化,联系到每年甲子的不同,来预测该“八字”的运程兴衰。这被现代“算命网”、“算命机构”演化为一套预测人生的应用程序。
《周易》来历饱含一段骨肉情仇
《易经》就是一本卜卦书吗?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的六经之一,究竟成书于何时、作者何人,迄今尚无定论。而相传《易经》本来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分,但前两者都已失传。
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是《周易》,它的产生有据可考,并且有个故事,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西伯拘羑里城演《周易》”。
羑里城在河南汤阴县附近,曾经是一座恐怖之城———中国第一座有文字记载的国家监狱就建在那里。这座监狱关了一个周文王,也关出了《周易》。
周文王是“武王伐纣”的周武王之父。原名西伯姬昌,是商纣王时期颇有威望的侯。由于小人谗言,被纣王抓了,囚禁在羑里城这座国家监狱里。那时的他已是82岁的老人。
周文王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一蹲就是七年,他的思想却如日中天地疯长。他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与他的“天道、地道、人道”思想相融合,进一步推演为后天的六十四卦。然后,对每卦与每卦的六爻,按照象数的内涵和有关缘由,分别配以具有吉凶利否含义的卦辞和爻辞。《周易》由此诞生。
算命是如何起源的
相传,算命起源于伏羲。算命最初叫作占卜,“算命”只是通俗的叫法。伏羲在洛阳看到老马身上的花纹,受到启发,就根据花纹的正反变化画出了阴阳八卦。后来,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软禁在羑里,无聊之中,他将伏羲的八卦进行了改进,司马迁着作《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居而演周易”,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后天八卦。
伏羲所创立的先天八卦是用来测算天文和时间的,能够测算出天象、气候变化等现象。但到了周文王的时代,人们不仅仅希望知道天象和气候,也希望知道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事情,因此,文王创立的后天八卦用来测算人一生的命运变化。现在,通常说的算命就是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
新中国成立之后,算命被当作封建迷信活动被取缔。然而,在街头巷尾仍有不少算命先生,他们靠给人们测八字为生。客观来讲,算命不完全是迷信。有的算命先生真的是料事如神,犹如半仙。也许,他们只是善于观察事物发展总结规律罢了。
按照《封神榜》的说法:文王会先天卦术,所以西周之前就应该存在了。也就是商朝。但是《封神榜》毕竟是小说,不能作为真实依据。
按照一般的理解来说,伏羲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所以那时就可能有占卜的存在了,这个就更早了。
如果说成书,估计最早的可能是《周易》,传说是周文王所写,不过具体的没人知道。不过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这种人了。比如现在的的鬼谷流派,据说就是传自鬼谷子,鬼谷可是战国时的人。而且《周易》,那时也有了。现在考证《周易》是西周初作的,所以个人觉得商朝应该就已经有了相关内容。